民族学考研边疆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很长...(民族学 考研)

2024-04-25 09:39:20 阅读 : 0 次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边疆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主流文化所重视

边疆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主流文化所重视,部分造成了与主流文化的割裂,也导致其在较长时间里不能有效传承。中国早期的人类学家、民族和民俗学家杨成志,是边疆民族文化研究的先行者。他运用多学科知识,调查和研究民族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传统和研究特色。在开发边疆文化方面,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时至今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

景下,边疆地区的民族文化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也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杨成志先生的研究成果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传播、发扬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幅员辽阔,国境线复杂、漫长,生活在国境线附近的边疆人民地处偏远,地域广阔,民族成分复杂,人口数目也很可观。长期以来,边疆人民的文化虽没有内地繁盛,发展迅速,但也孕育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由于边疆的闭塞,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中国学者轻视边远地区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边疆民族文化引起关注只是在近代。近代列强为侵略蚕食中国,对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中国的边疆民族文化研究是在边疆危机和列强觊觎的胁迫下才正视和发展起来[1]。在推动边疆民族文化的研究方面,杨成志先生是先行者和领路人。当下,研究边疆文化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团结、发展边疆经济、维护祖国统一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杨成志的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概述

杨成志(1902-1991),广东汕尾海丰人,中国早期民族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杨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主持和负责了很多民俗工作,发表了200余篇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论文、著作。

早在1928年夏,杨先生就不辞艰险,深入云南大小凉山,用时三年完成了民族分布情况的调研任务。在调查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著述了《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等20多部。杨先生这一时期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受到民族文化研究者的高度肯定。杨先生逝世后,其遗著《罗罗族的文献发现》被编入《彝文文献研究》一书,位于各篇之首。研究民族文化借用国外的经验和研究方法,为此,他还翻译了英国民俗学家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的附录,后以单行本出版[3]。

为了使更多的人从事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1932年,在中山大学工作的杨成志组建了研究民族学的西南民族研究会。从此,他致力于边疆文化的田野调查,足迹横跨华南西南等多个边缘省区,遍及瑶、苗、彝、傣、黎等少数民族地区。1934年,第一届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召开,杨成志递交的参会论文《罗罗文字与经典》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4]。其著作《罗罗族起源及其性格》(1935年)、《被遗忘的罗罗文明》(1936年)也先后在德国、维也纳学术期刊上发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多形态的民族文化,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41年到1943年,杨成志先后在苗、瑶、侗、壮等民族地区深入实地开展田野调查,搜集整理了这些地区丰富多彩的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具有极高的价值,是边疆文化、民俗研究的经典之作。1944年冬,应纽约文学会邀请,杨先生作了《中国语文概况》的报告,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中国书法》《台湾人民》《广西民族》等论文。这期间出版的民俗学丛书、民族学专著,如《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民俗学问题格》《人类科学论集》等,对民俗学民族学作了深入地论述和研究,铺垫了中国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组织了中央民族访问团,进行边疆民族情况调查。杨成志分在中南团参与调研工作,广西苗、瑶、壮、侗等族聚居区的田野调查由他负责。根据调研结果,他主持编印了《东兰、百色和平果等县民族概况》报告。该报告为我国相关决策部门建立自治州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外,他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区域略图》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旧有政治制度概况》等书也为我国有关部门的少数民族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5]。1952年,杨成志调到中央民族学院担任文物室主任,以此为契机,他更加专心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调查广西宁明县明江花山崖壁画,起草了《中国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和《中国民族博物馆十二年远景规划》,主编了《大瑶山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参编《瑶族简史简志》等事务。1960年完成了百万字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广西资料汇编》。1979年11月,杨成志和顾颉刚等7名教授提议建立民俗学研究,积极参与筹备建立中国民俗学会的工作。杨先生在各类会议上的所做的《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民俗学的内容和分类》《文物与博物馆》等重要报告,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杨成志的民族学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率先开展了对西南各民族的调研,和其他学者一起奠定了中山大学西南民族研究的基础,形成了中大的学科传统[6]。在中大,他赞同傅斯年、顾颉刚的倡议,开辟民俗学与民族学调查研究活动[7]。杨成志是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第一人,他倡导田野调查,即“民族学的路是靠两只脚踏出来的”调查研究方法,更是成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从事西南民族研究遵循的准则和传统[8]。

西南边疆边境线漫长,居住了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民族成分复杂。民族文化丰富,异彩纷呈。他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存中考察中原各民族迁徙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既对西南各民族作了总体界定和论述,又有所偏重地开展了彝、瑶、黎、苗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考察[9]。他以实地调查为主的方式研究西南各民族的文化,同时辅以文献考证,综合运用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使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互相佐证,融会贯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标题: 民族学考研边疆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很长...(民族学 考研) - 考研网上培训辅导
本文地址: /peixunfudao/134518.html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